各位老師、親愛的同學們:
幾乎每一個中國人,都在教科書里見過這樣一幅圖片,注釋是——“雜交水稻之父——袁隆平”。就在5月22日13點07分,“雜交水稻之父”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“共和國勛章”獲得者袁隆平,在湖南長沙逝世,享年91歲。
這位為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重大貢獻的老人走了,舉國同悲!
袁隆平院士長期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,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,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。他還多次赴印度、越南等國,傳授雜交水稻技術,以幫助克服糧食短缺和饑餓問題,為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。
中央電視臺《感動中國》給袁隆平的頒獎詞曾寫道,“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。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,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;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,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,淡泊名利,一介農夫,播撒智慧,收獲富足。他畢生的夢想,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。同學們,我們每一日每一餐都要吃的米飯,就是袁爺爺帶給我們的巨大貢獻。一粥一飯,當思來之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。珍惜糧食,踐行光盤行動,就是我們對袁爺爺最好的緬懷!
然而,就在袁爺爺逝世前的五分鐘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肝臟外科之父、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爺爺,也因病醫治無效,在上海逝世,享年99歲。吳孟超爺爺是我國肝膽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,從醫70余年,他先后完成16000多臺手術,成功救治近20000多名患者。
這兩個赫赫有名的國士,為中國醫療和農業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,是無數國人”醫食無憂”的守望者。一位養育生命,一位救治生命,雙星隕落,舉國哀痛!但是,他們雖死猶生,他們那堅定的創新自信、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精神,必將永存不滅,永遠激勵著我們!
“十四五”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。站在“兩個一百年”的歷史交匯點,袁爺爺和吳爺爺的科研精神,將激勵更多的追夢人付出畢生的努力,凝聚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。同學們,作為小學生的你們,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。今天,我們沉痛悼念袁隆平爺爺和吳孟超爺爺,但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對夢想的不懈追求!同學們,少年強則國強!